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自己在家灌肠,通过这种方式来清洁肠道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。那么灌肠到底是对是错呢?
什么是灌肠?
灌肠就是将药物或灌肠液通过肛门直肠灌到直肠和结肠,进而达到治疗肠道疾病或全身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哪些疾病适合灌肠治疗?
灌肠治疗主要适合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疾病。
❶ 消化系统疾病:比如便秘、炎症性肠病、溃疡、肠梗阻等;
❷ 妇科疾病:比如盆腔炎、附件炎、妇科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可以采用灌肠进行治疗的。
❸ 泌尿科疾病:比如泌尿系统的感染、前列腺炎等。
❹ 全身系统疾病:比如全身的感染发热,也可以通过灌肠达到降低体温治疗疾病的。
如何正确进行灌肠?
❶ 灌肠分为非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。
非保留灌肠通常是将灌肠液灌到直肠、结肠之后短暂的保留十分钟左右,进而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。
保留灌肠通常是将灌肠液保留至少1个小时以上,进而达到治疗盆腔疾病、炎症性肠病或全身发热等疾病的治疗。
❷ 至于灌肠液的选择,通常情况下灌肠液可分为肥皂水、温水以及药物等,当然药物的选择是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。
灌肠通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
灌肠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比较专业的灌肠设备,比如灌肠袋或者灌肠管质地要比较柔软,减少损伤。
灌肠的时候一定要多涂一些润滑油,减少肛门局部以及直肠的损伤。
灌肠管的插入要根据疾病的不同插入不同的深度。通常情况下,成人插入的长度大约在10公分—20公分左右,不要插的太深。如果插的太深容易引起直肠或结肠的损伤。
如果在自行灌肠的过程中,发现肛门部有出血或腹痛,建议大家立刻停止灌肠,并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。
是否可以自主灌肠?
通常大家会问,灌肠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治疗方法。那么自己可不可以自行灌肠呢?
其实作为我个人来说,我不建议大家自行灌肠。如果确实要自行灌肠,最好还是在经过专业的培训,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观察会安全一些。